市国土资源局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推行思想先学、意见先听、问题先查、服务先行,以学风转党风、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行风,紧密围绕“四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问题边学边改、立行立改。
措施一:加强“阳光国土”,推进审批窗口建设。一是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将固化到电子政务系统中的长期不发生业务的入驻事项进行清理,使进驻事项由原来的26项缩减为17项,起到了精简审批事项的效果。二是加强流程监管和政务公开。紧紧依靠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实行“阳光工作流程”,将梳理后事项的设立依据、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办事要件、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在审批平台上固化,并通过媒体一一公开,所有审批事项及办理结果都能在该工作流程中查询,真正体现了政务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精简办事流程。将过去的五个办理环节,即:申请-窗口受理-审批办初审-对应业务科室承办-分管局长把关审核-办结,梳理缩减为三个环节,即:申请-受理-审核,并将自治区规定的25个工作日办结,缩减为13个工作日办结。四是强化“一站式服务”理念。和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落实“一审一核、现场审批”的规定,进一步提高现场审批落实率,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让申请人“两头跑”的现象发生。
措施二:加强“高效国土”,推进报批工作建设。一是针对企业、用地户和基层群众长期反映的办理用地手续周期长、审批手续繁杂等问题,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狠抓土地报批工作,报请市政府成立了国土资源报批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土地报批工作,从报批环节开始,紧盯用地指标和项目用地情况,一改过去的由各区国土资源分局协调各部门和用地户报批的零散状态,为报批办公室统一报批,整合了资源,大大缩短了土地报批周期,同时加强对用地户和办理业务的群众在业务方面的宣传指导,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于6月上旬开通了全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报批系统,真正实现内网联动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网式办理、数据一次录入,多处共享,改变以往在报批过程中“慢”和多次告知,改变了以往需多次往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补正次数,节约了开支,切实提高了报批效率。
措施三:加强“民生国土”,推进绿色矿区建设。绿色矿区、和谐矿区建设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先后编制了《乌海市和谐矿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矿地矛盾协调化解工作机制》并呈报市政府审批。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根据绿色矿区、和谐矿区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需多部门联动的特性,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向市政府汇报、与各区政府、会同发改、经信、财政、住建、煤炭、环保、安监、煤监、公安、水务等相关部门研究,综合统筹,联合推进此项工作。二是加强技术政策引导。通过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水平,满足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研究协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做好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建设和谐矿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减免制度,逐步形成与法律制度相衔接,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的政策体系。研究协调税费等政策扶持,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已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资源税费改革和税费减免,形成矿山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
乌海市国土资源局